The World

scribble

Ralph YY's Blog

07 Dec 2020
Think For OKR

简介

OKR就是一个管理方式啦,据说在谷歌啊,Uber啊等公司工作良好。据说适合企业的创业期和高速增长期。

目标设定

1)最多有5个O,每个O最多4个KR。
2)目标要有野心,有时候甚至要有些不舒服。从打分来看,最终得分在0.6~0.7是最佳的。
3)但关键结果必须可量化。
4)一定要有截止时间。
5)要有60%以上的目标是自下而上提出的。
6)目标必须100%的都是协商并同意的,不能是命令。

OKR落地

需要很多discuss,要提早1个月准备,领导确定侧重的议题方向,确定OKR的议程一般是:
1)CEO阐述愿景和战略,以及介绍当前行业环境变化,以及趋势判断等。
2)COO兼主持人会把业务流程图画到白板上。
3)大家就准备的重要议题展开讨论。
4)每个人把自己认为重要的O写在便签上,然后贴到白板上相应的区域。如果不在主要业务流程图里,就贴到一边。
5)每个人解读自己贴上去的O。有时候为了节约时间,也会按小组呈现和解读。
6)投票产生O。
7)同样的方法,产生KR。
8)确定OKR的负责人。

重要点:
1)谁负责最有利于目标的实现,谁提出的,谁负责。
2)经常会遇到常规业务与OKR的资源冲突,这时要优先OKR。
3)只有那些需要特别关注的领域以及不做出额外努力难以达成的目标,才用这个系统。日常工作不需要计入OKR。一般都是战略、创新相关的,是一些突破性的。
4)目标的制定最为关键,这里有两个例子:

例子1:汽车仪表板上的“时速”就像一个KPI,60迈也好,80迈也好,它反应了某一种绩效,但如果你今天带着全家老小,安全到达目的地是你的一切目标。如果你的租车公司司机背着一个时速KPI,你一定精神紧张到极点,而如果不幸司机的奖金直接和平均时速挂钩,你会当机立断赶紧让他下车。你要说,为什么不让司机换个“安全运营率”的KPI,那他一定把车开得很慢很稳;没错!终于为司机找到了一个还基本正确的KPI,结果晚上孩子发烧,你想让司机加个班帮忙送医院,司机两手一摊,“这会影响我的KPI啊!” 。突然,你醒了,原来客户满意度才是最关键的,继续换KPI!结果发现客户满意度指标想想容易,评测起来就难了,先上个客户满意度调查系统吧,要求每个顾客给司机打分。结果花了几十万,终于能够决定司机大哥的奖金了。回到这家租车公司,老板居然在为越来越高的事故率,越来越低的客户满意度焦头烂额。不是都有KPI了吗?怎么问题还是越来越严重呢?你们能够猜到什么原因吗?其实是什么原因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家企业要自己找到真正的成因,也许是因为车辆老旧,缺乏保养,也许是因为司机培训不够,也许是因为司机加班时间过长,疲劳烦躁。找到真正可能的成因时,我们试着先来一个KPI也许就够了。

例子2:在制定这组OKR之前,Youtube团队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明白,真正决定Youtube长期竞争力的最佳指标,不是用户量,也不是页面访问量,甚至不是视频播放次数,而是“每日用户观看时长”。这个目标显示,Youtube要在2016年之前,实现每日播放总时长超过10亿小时。这是什么概念?如果Youtube在全世界有20亿网民,这要求平均每人每天要观看半小时的网络视频。不过后来证实这是个成功的目标。

我的理解

说完OKR,说说我的理解或者说吐槽(当然未必正确)。

1)OKR是法宝?
现在各种管理方法多如牛毛,其实OKR和其他什么4DX一样吧,object以及key result和wigs(4DX)就是交换了部分概念。那么为什么推崇啊,因为个别企业使用这个方法成功了,比如Intel应用了就成功了。这个就是幸存者偏差不是,更多的企业用了也没有成功不是,说sony用OKR就还失败了。很明显,企业成功不成功和用不用OKR没有关系,OKR能让一个不行的企业或者组织起死回生更是天方夜谭。

2)OKR是额外工作?
没错,OKR明显就是额外工作啊,仔细看Technology/Engineering/R&D OKR Examples的例子,几乎都是额外工作。按照经典案例(主要就是时间),按照2-8理论,需要20%的时间花在okr上,80%的时间用于日常工作,当然资本家的操作就是你在完成以前的100%工作以后,再用额外的20%时间来做额外的事情。比如Google当初就是分配了20%的时间用于工作外的事务,现在呢?在劈叉时代这个制度也逐渐消失了,为什么,因为创新和盈利能力不可避免的降低,OKR概念玩不转了。

3)OKR比普通工作优先级别更高?
明显不是,理论中说OKR是战略突破目标,然而公司雇佣你就是让你完成本岗位的工作的。除非你的工作就是需要放飞自我,那么OKR也没有什么意义了。

4)OKR和Performance挂钩?
理论上OKR和绩效无关,但是明显有关。道理很简单,两名员工,A完成了平时工作,又完成了OKR任务,而B只完成了平时工作,没有OKR的业绩。谁的performance更好?很明显的道理。当然还有一种C是完成了OKR,没有完成平时工作,大概率已经被滚蛋了。

5)OKR允许失败?
OKR本质上是试错,允许失败,那么为什么要做,不做不也行吗?理论上Key还是需要员工自己提出来自己想做的,然后完成了就有成就感,不过没有奖励呵呵。然后失败了因为影响心情和领导心中的形象,所以又要尽量花时间做好。就有点像是企业组织唱歌比赛,各个部分要争取好名次一样,是半强迫的性质。

后话

组织的单元就是人,解决人的问题才是根本的。说白了OKR就是刺激机制,刺激部门创新,激励员工努力工作。这和Agile Development之类一样,名字很好听,听着像是敏捷了,需要做的事情少了,然而本质上是给任务加上评分和时限,迫使员工尽快完成。对企业来说有利,员工被机械化管理,无消耗激励员工,对员工来说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投入,时间进一步被挤压剥夺了。用OKR就是一种体制内的机制,来隐晦的方式划分员工,对于优秀员工来说,本身就努力所以有没有OKR无所谓(不过OKR更适合牛人,因为额外做的工作可以得到体现),对于差的员工则公司更有借口踢掉你(因为Performance差异更明显),对于一般员工就是尽可能的激发你的潜力(能剥削就剥削)。整就一个资本主义,当然对于上层的好处显而易见,通过制定Object让老大的思想尽可能统一到全体属下,看得见摸得着,至少让老大自我感觉良好。

所以说更好的应用就是用来当作牛人管理工具,牛人反正事情不够做,精力旺盛,多做就多得呗。所以设定的Object也可以比较强大,让牛人兴奋,实现自我价值。广大人民群众就算了吧,大都混口饭吃,什么OKR是假的,分股份给利益才是真的。领导层面天天喊口号没有问题,搞OKR也没有问题,但是如果没有给员工实际的好处,这个OKR就是失败的。可以这么想,老大们也是有激励机制的,他们的激励机制可不是画个大饼好好干,都是董事会制定的真金白银的大包裹,比如给了100万的股票,干好了股票涨了才有收益(当然也不能纯股票,否则所以上市公司的老大可能就不管企业未来只管股票高低了),用大包裹激励管理层的同时却用无消耗的OKR激励员工,想一想都是很无耻的。当然在上面位置的就几个人,有限的资源肯定无法分给所有人,不够的只能通过想象力来支付了。

我坚信价值就是劳动创造的,社会的进步是科技推进的。

2021-1-10补充

通过和Googler的谈话,和我之前对OKR的理解不同:
1.首先Google的OKR相当于项目管理,其本身就是计划,而不是独立的部分。
2.其次范围上主要是针对于组的,个人OKR并不常见,OKR相当于大目标,一个组会有多个项目project,每个project要符合组的OKR目标。
3.关于OKR只需要完成70%的说法也不准确,每个object会设定优先级别,p0是必须完成的指标,而p3,p4可能就是写着玩的。
4.OKR和个人的performance无关,performance更多的会根据员工的具体成果而定(也没太多个人OKR),和领导与peers的主观可能关系比较大。
5.OKR是一种管理方式,每个公司的理解和应用会各不相同。

Reference

  1. 实施okr
  2. 明道说管理 - 最被曲解的KPI
  3. 谷歌内部考核制度 OKR 是怎样的?

Til next time,
at 00:00

scribble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